第三百九十六章 财源广进 (第1/2页)
陈秀芸没法亲自回去贺喜,得知嫂子和小侄儿安好,多少的安心些。
只是当初许诺儿子,要带他们回去看小娃娃,短时间里没法兑现了。
陈秀芸也跟无奈,都赶在一块儿了,总不能把家里这一大摊子都扔了,她带着孩子回娘家吧?根本就不行。
大庙沟金场那头,不等进十月就停工了。
最后柜上算了一下,扣去给金工们的工钱、给县衙官吏们的分红,曲绍扬这头也就能剩下个五六千两,连投入的本钱还都没回来呢。
当然,今年开工晚也有关,等来年早点儿开工,再多雇些人,应该就能多挣些了。
相比之下,三道沟金矿就好太多了。
三道沟金场这边,如今用机器淘洗金砂,不用人工了。
机器不怕冷,一直可以开动,至于金工们,只要大地没彻底封冻,也可以一直干。
所以,今年金场停工的时间往后延了一个多月。
一直到矿坑下面都冻了,实在没法继续刨下去,这才停工休息。
按照开春时约定好的,柜上给金工们结算了今年的工钱。
今年有机器,出产的金砂也多,所以保底一百两之外,每个金工大概可以再分八九十两红利,有的能分更多。
这么算下来,金工的收入比去年高不少。
而且,金工不用像去年那样,站在刺骨的河水里淘洗金砂,相对来说,更容易些,能挣这么多,已经是很不错了。
金工们领了工钱,有的回老家去过年、说媳妇,有的则是找地方挥霍,还有的,索性就在猫耳山找个地方安顿下来猫冬。
至于金场里那些俘虏,其中那些罪行轻的、态度好的,就被挑出来,安顿到巡防队去当差,算是改造成功了。
这些人全都打散了,编进几个大队里,暗中安排人看着,不怕他们跑了或者再生事端。
剩下那些罪行重的、冥顽不灵的,留一部分在金场,看管机器和机房,其余的,送去山场子继续干活。
金场停工,曲江和曲老抠儿回来,顺道把账目都交了上来。
今年金场一共出金砂近四千斤,扣除金工的工钱和吃喝花销、买机器的钱、雇佣洋人工程师、买煤等花销之后,柜上还能剩四十万两白银,是去年的四倍还多。
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算完账后,曲老抠儿特地叮嘱曲江还有陈秀芸,一定要保密。
除了他们几个和曲绍扬,其他人都不能告诉。
哪怕是孟兰心和陈氏,最好也别知道太多。
这笔钱太大了,传出去,只怕会给曲绍扬招惹灾祸。
酒坊、粉坊今年也扩大了规模。
如今曲家出产的酒和粉条,已经打出了名号,周围百姓,甚至八道江、通化那头,都挺认的,不少商户都来订购。
自家产的那些高粱、土豆、地瓜之类,根本就不够用,还要从外头收购好多原材料。
正好解决了周围这些粮食大户产粮无处销售的问题。
货栈和商队更是不用说,生意也非常不错。
猪鬃、黄豆、各类药材、山货、皮张,从这边收了,运到奉天、营口、安东去卖掉。
然后再从那边运回来布匹、棉花、煤油、铁具、瓷器、日常用品,以至于枪支弹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