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徐愿 (第1/2页)
屋内光线昏暗,角落里的一盏油灯散发着微弱且闪烁不定的光,将三人的身影在墙上投射得影影绰绰。
青衣少年徐愿的那番话,成功勾起了李璟祐强烈的好奇心。
李璟祐微微挺直了腰杆,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徐愿身上,眼中满是探究的神色,急切的问道:“徐愿,你有什么看法吗?”
徐愿比李璟祐年长两岁,他的身世背景在这咸阳城中也算是有些说道。
他与李璟祐一同求学于咸阳国立学院,徐愿的父亲徐守天,在温如初的手下担任长史一职,是正儿八经的从五品官员。
咸阳作为大唐的关键要地,徐守天这样的地方官员,在与其他地区的同级官员会面时,凭借着咸阳的特殊地位,往往能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派头,和长安城里的官员相较起来,也丝毫不显逊色。
徐愿自幼便熟知父亲的心事,徐守天每日都在为仕途更进一步而发愁,常常为了寻找晋升的契机而绞尽脑汁,满心焦虑。
但自从结识了太子殿下李璟祐,许多以往看来艰难无比的事情,都开始有了转机,变得顺畅起来。
不过,徐愿心里非常清楚,在如今这个风声鹤唳、锦衣卫无孔不入的敏感时期,绝不能轻易提及父亲的官职,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那些时刻留意着各方动静的锦衣卫察觉,进而惹来大祸。
所以,他另辟蹊径,把主意巧妙地引到了那些赶考之人的身上。
回想起最初,他们三人刚刚走到一起的时候,李璟祐虽贵为太子,可在朝中毫无根基,手中更是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仅凭一个太子的名号,想要迅速积累起属于自己的势力,谈何容易?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满怀壮志、奔赴科举考场的学子。
他们自然没有胆子去公然干预科举考试,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专门招募那些本身就才学出众、极有希望考上的学子。
毕竟,“朝里有人好做官”这句俗语深入人心,又有谁会轻易拒绝太子殿下抛出的橄榄枝呢?
要知道,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绝对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啊。
靠着这个办法,他们三人还真的慢慢拉起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徐愿的精心策划与巧妙谋划。
他总能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困境中,找到突破的口子,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一步步达成他们的目标。
这也让李璟祐在心底由衷地感慨,咸阳这个地方,果然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也正因如此,李璟祐对徐愿的能力信任有加。
徐愿微微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给大家留出思考的时间,又像是在组织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
一旁的江流儿也满怀好奇的把目光转向他。
“我一直在暗中仔细观察陛下,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分析,我发现陛下这个人,其实对大唐的官员并不是完全信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