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吾欲拜杨沅为义父 (第2/2页)
但,这门子可是杨家的门子。
杨家了不起,他才红包收的飞起,安能败了杨家的威风?
门子便把胸一挺,傲然道:“当然是我家叔老太爷,公子莫要看我们老太爷去世了。我们这位叔老太爷,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我大宋开国郡公、右谏议大夫、潼川路经略安抚使,现奉旨来到利中公干的。”
门子也是会说话,一番话拎出来,没有一句错的。
但,来利中有何公干?
他没说。
可是和前边的话连起来一听,就给人一种利中他当家的感觉。
杨连高惊讶地道:“原来新任潼川经略安抚使杨沅,就是你家叔老太爷?”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门子挺胸腆肚,得意洋洋道:“正是!”
杨连高点点头,微笑道:“我省得了,多谢告知。那么,明日杨某再来拜访。”
杨连高向门子点点头,返身走下阶去。
门子按了按怀里那根金条,笑眯眯地钻回小门,把门关上了。
杨连高走到马前,又回首望了一眼太尉府的门楣,便纵身一跃,稳稳地落在了马背上。
大理,是一个地方大族比高丽还要零碎的地方。
那时代还没有土司制度,但事实上的大大小小的土司,早已经出现了。
和高丽一样,他们以世家大族,以姓氏族群的形式,存在于大理的各个地方。
大宋称他们为大理三十七蛮部。
事实上,三十七蛮部只是势力较大,最为有名的,实际上大小土官还要更多。
但是这些大理贵族当然也有实力高下之分,目前大理实力最强的三大姓,是为段氏、高氏和杨氏。
杨连高就是大理杨氏一族的嫡房少爷。
正是因为大理是由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势力组成的类似于联盟的一个帝制国家,实际上皇帝权柄远不如中原王朝,因此内部的政治斗争也远不及中原一般惨烈。
失败的就如角逐联盟长失败了一样,下台就是了,不至于太过血腥。
比如几十年前,大理权臣高升泰就废了保定帝段正明,自己做了大理国皇帝。
而段正明呢?
他出家为僧了。
他扩建了一处寺庙,带着他的亲信文武官员上百人、侍卫五百多人,还有三十多位妃子出家了。
三十多位妃子各有庵堂,这寺庙说是寺庙,仍旧犹如一座宫廷。
因为大理此时兴起的佛教是密宗阿吒力教,他们出家不改俗姓,不用“释”字为姓,仍然保有家眷。
被夺了皇位的段正明不但依旧锦衣玉食,妃嫔簇拥,他闷了还能出国游玩。
段正明经常携妃带眷,往中原游玩,每次出行,至少用二十匹马驮运金银,供他用。
大理盛产金银矿,权贵人士喜欢把金子打造成片状或条状进行交易使用。
这也是方才杨连高直接送给杨府门子一根金条的原因。
一个被夺了江山的废帝,没有性命之忧,依旧待遇不变,不会派人看守,还能携带大量金银出国……
这个所谓的帝制政权,可不就相当于北方游牧的部落联盟么?
而且高升泰过了两年皇帝瘾,就大限已至。
临死他又觉得对不住段家了,所以叮属他儿子,还政于段氏。
段正明已经出家了,于是,高氏把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接来,重新做了皇帝。
谋朝篡位的高氏呢?
高氏继续是大理第二大氏族,掌握相权。
如今,段正淳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在位三十九年后,因诸子内争外叛,现已出家以求清闲。
现在在位的是段和誉的儿子段正兴,宰相则是高家的高量成。
杨连高则出身于和段氏、高氏可以分庭抗礼的大理杨氏。
大理段氏一族掌握着皇统,大理高氏掌握着相权,而大理杨氏则掌握着宗教权。
在崇信佛教的大理,杨氏甚至可以争取到段氏、高氏一些人的服从与拥戴。
杨连高是大理杨氏嫡子,又是大理高家的外甥,所以,野心勃勃的杨连高也想效仿高升泰,过一把皇帝瘾。
为此,他内外勾连,谋求国内国外各方势力的支持。
大理国内,他巩固杨家的基本盘,努力拉拢其他氏族大家。
大理国外,他屡次前往播州拜会世袭播州的安抚使杨选,并拜为义父。
吐蕃方面,则与错那、墨脱、波窝等大部落频繁接触,通过经商贸议建立密切联系。
之前,他正在吐蕃活动时,偶然得知大宋商人蓬州吴渊频繁同吐蕃各部接触,想要大量购买西北马。
一心想要谋国的杨连高马上发现了其中的玄妙之处。
西夏刚刚通过吐蕃借道袭击了西川,听说宋国又在两淮大胜了金国。
现在宋国突然加大战马的购买力度,这是要对西夏用兵了吧?
马也是有寿命的,如果不是战争在即,正常的防备和备战,宋国没道理突然加大战马的收购力度。
如果大宋对西夏开战,那就是他图谋大理皇位的最佳时机。
因为大理就是从段和誉时期成为大宋藩属国的。
杨连高为了帝位已筹划很久,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到时候宗主国大宋突然出手干预。
可如果大宋忙于同西夏交战,那么自然无暇顾及大理。
这样的话,他甚至可以向播州的义父杨选求助,向吐蕃与之交好的错那、墨脱、波窝等部落求助,一举夺取帝位。
等到木已成舟,大宋也就只能册封他为大理国王了。
为此,原本还只是局限在大理国及其周边地区努力经营的杨连高都没有回国。
他直接从吐蕃北上,绕道来了利州,为的就是拜访结交西军诸帅臣,掌握第一手的情报。
杨连高对于利州三帅臣,只是想要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大宋对西夏的军事战略,方便他在大理发动政变。
孰料,此来南郑,竟得知潼川府路已经易主,而且潼川府路经略安抚使至少能做利州中路半个家。
潼川府路可是直接与大理国接壤的,他义父杨选的播州,也在一年前从夔州路划归潼川路了。
如果,我能拜这杨沅为义父……
大理杨、播州杨、潼川杨、利中杨由南至北,一线贯通……
真是天助我也!
从大理跑去吐蕃转悠了一圈儿,又从吐蕃绕过横断山脉,从川峡四路的最北端来到大宋的杨连高,根本没有想过杨沅与他年纪相仿。
他知道大宋升官有多难,你以为都能像吴家的人一样,刚刚二十岁,就有人成为一军统制?
再说了,那不是杨政太尉的族弟、利中杨家的叔老太爷么,年轻一定不小了。
“表哥,杨太尉不肯见你么?”
车中,忽然传来一个清丽悦耳的声音。
杨连高收回遐想,微笑道:“杨太尉已经过世了。”
车中传出一声轻呼。
杨连高道:“现如今杨府当家的,是杨太尉的族弟,潼川经略安抚使杨沅。
杨家刚刚料理完丧事,咱们明日再来拜访吧。”
“哦,那,咱们现在回客栈么?”
“不急,方才来时,路上见一禅院,名叫伽蓝院,颇显壮观,我带你去游览一番。”
“好呀!”
车中传出雀跃欢喜的声音,一行人便掉转马头,往伽蓝院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