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给杨沅立个规矩吧 (第2/2页)
校场上军阵整齐,旌旗飘飘。
点将台上,高敢手搭凉篷,眺望辕门方向,惊喜道:“欸,杨帅来了,快快,咱们快去迎接。老时?”
“哦?哦!”
时寒一下子清醒过来。
今天这一出,是利中文武大臣们联手商量的一个手段。
这也算是除了对外打仗时,利中杨家军的文武要员们极罕见的一次共同议事。
他们想给杨沅一个下马威,让杨沅晓得利中诸文武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此事,也决定了“大排衙”时,利中各路文武大臣们对这位新任都统制的态度。
不过,也不晓得底下那班人把握好尺度没有。
请...您....收藏6...9...书....吧....!
他只是想让杨沅明白,利中文武不是他一个半道飞来的空头上司能随意拿捏的。
而且,这个机会,现在最好。
因为时间拖的越久,杨沅在利中都统制的位置上坐的越久,官威也就越重,反而不好拿捏了。
所以,得早点给他立规矩。
只是希望底下那些没脑子的大头兵把握好分寸,如果让他太难堪了,大家以后也不好相处嘛。
这时听高敢一喊,时寒才醒过神儿来。
这件事,高敢是不知道的,因为这人粗心大意、性子爽直,不是个适合商量密谋的人。
跟他商量,容易泄露风声。
时寒听说杨沅已经进了大营,心中便是一喜。
看来,杨沅已经吃瘪,宋游击也把他顺利接进来了,火候恰恰好。
不料,等他和高敢兴冲冲地赶到杨沅面前,尚未抱拳告见,脸色便是一变。
他看到六七个被五大绑的人,嘴里塞着破布,宋游击赫然在列。
“抚帅,这……这是……”
“时将军,高将军,这位是大理杨公子。”
时寒和高敢只好按下心中疑惑,先向杨连高见礼。
杨连高不敢托大,连忙下马,向两位将军抱拳还礼。
杨沅微笑道:“杨公子可以帮我们弄到上好的大理马。所以,本帅把杨公子请来观摩阅军,没问题吧?”
时寒看着被绑的宋秉真等人,心中不安,只好强挤出一副笑脸儿来,道:“没问题,没问题。”
杨沅呵呵一笑,翻身下马,径直往点将台走去。
时寒无奈,只好向宋秉真递了个安抚的眼神儿,便匆匆跟上了杨沅的步伐。
杨连高跟在杨沅身后,随他一起走上点将台。
杨连高自台上往下一看,只见大校场上旌旗飘扬。
左右分列两个部伍,一支骑兵,一支步卒。
士兵们皮裘皮甲,弓强刀利,剽悍威猛,直透出一股肃杀之气来。
西军将士,果然精锐。
一时间杨连高看的心潮澎湃。
有如此强军,若借我一支,再加上我家多年来在大理内部的经营,还怕段氏不让出皇位?
时寒见杨沅站定,便肃然上前,高声宣布:“这位就是我们大帅,利州东路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杨沅,诸将士拜见!”
说罢,时寒退了几步,与高敢一左一右,侍立在杨沅身后。
军中传令兵把时寒的呼喊传了下去。
杨沅一手托帅印,一手托虎符,上前三步,将印信高高举起。
马上骑士齐刷刷下马,与步军方阵的士兵异口同声:“拜见都统制!”
“哗!”数千人马,齐刷刷单膝跪地,就连那一匹匹训练有素的战马,也立即卧了四蹄。
在杨沅身左身右乃至身后的侍卫,包括时寒、高敢,一起拜了下去。
一时间,整个点将台上,除了杨沅便只有杨连高、刀妃妃这两位客人,以及一身僧衣、头戴尼帽的梵清三人了。
梵清和刀妃妃哪看过如此威武雄壮的一幕。
哪怕她们是女子,天生对军伍没什么兴趣,都看的心旷神怡。
就更不要说杨连高了,简直是看的如痴如醉。
杨沅缓缓放下双手,将印信交给了身边侍卫。
不过,他并没有号令三军起身。
于是,台上台下,三军将士,便只能保持单膝跪地的姿势不动。
杨沅按着南诏宝刀,在台上慢慢地踱着步子。
从左走到右,又从右走回中间,这时便是毫不知情的人,也察觉到不对劲儿了。
整个校场,便被一种怪异的气氛所笼罩。
“众将士,我杨沅,新来的,所以大家不了解我。”
传令兵提足了一口丹田气,将杨沅的话复制传述了下去。
杨沅道:“不了解,没关系。杨某就自我介绍一下。”
杨沅站定了身子,猛然一提丹田气,声音似乎要震荡了整个校场,根本无需传令兵复述:
“我杀过资敌的大食蕃商,打过骄横的金国将军,斩过枉法的朝廷命官,骂死过当朝宰相。”
“可是……居然会有人觉得我杨某人很好说话,你们说,好不好笑?”
整个校场,鸦雀无声。
高敢跪在那儿,眼珠子乱转。
不是一切都好好的么,突然之间这是怎么了?
高敢往时寒的方向耸了耸身子,小声道:“老时,老……”
他忽然发现,时寒跪地垂首,脸色苍白。
已然是深秋时节,天高气爽,可时寒的鬓角,正有汗水,沿着脸颊流淌下来。
时寒知道不妙,这回玩脱了。
高敢是个大嘴巴,可他一点都不傻,要不然当日也不会率先响应陈涿光,站出来拥立杨沅了。
一瞧时寒这副熊样儿,他就知道,恐怕要有大事不妙了。
高敢缩了缩脖子,规规矩矩的跪好,就跟耳朵里塞了驴毛似的,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本帅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们没听说过吧?
意思是说,新官上任,总要表现一番,以彰显自己的才能与胆识。
你们知道,这三把火的由来,是什么吗?”
杨沅一边说一边踱着步子,振声道:“这三把火,来自蜀汉丞相诸葛亮!
你们,都是川峡的兵,对诸葛孔明,应该很熟悉了吧?”
“这三把火的来历,就来自诸葛亮。”
“一把火,博望坡之战,败夏侯惇、于禁!”
“二把火,新野之战。败曹仁、李典!”
“三把火,赤壁之战。水战火攻,大败曹操!”
说到这里,杨沅再度站定,声音忽然压的很低:“三把火,都是要死人的!”
不管杨沅声大声小,传令兵只管一句句传下去,传到此处,声音已有些嘶哑。
就听校场上,一个个或嘶哑、或粗犷、或尖锐的声音吼叫着道:“都是要死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