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五章 柴哲威:让弟妹帮帮我! (第2/2页)
柴令武:“……”
这话听着真难受,可为何却好像也有那么几分道理?
踟躇不语。
柴哲威见其意动,心中一喜,循循善诱:“今时今日之房二,不仅在陛下面前分量极重,其权势更是遍及朝野上下,只需给你一丝半点助力,六部郎中、州府司马之类官职岂在话下?他既然有愧于你,只要你开口,断然不会拒绝!”
柴令武压抑着心动,沉吟半晌,摇摇头:“如当面求助,我岂非成了卖妻求荣之人?万万不可!”
虽然脸面不多了,可他还是想留一些,做不到唾面自干。
柴哲威无奈,只得道:“旁的事且从长计议,可为兄之事,只要巴陵公主向房二开口,一准便成了!若能得到陛下赦免,从此长留长安,为兄便随意寻一处里坊、买一处房产,从国公府搬出去自立门户。”
柴令武怦然心动。
虽然谯国公的爵位落在自己头上,如今也是实打实的柴家家主,可兄长毕竟是兄长,柴家的嫡长子,固然落罪流放瀚海,可将来柴家的家业是一定要要有兄长子嗣一份的。
但若是兄长愿意搬出国公府、自立门户,则意味着放弃了家产继承……
但又犹豫,让巴陵去向房俊求情,自己如何张得开口?
纠结半晌,才说道:“纵然房俊权势熏天,可兄长所犯下乃谋逆之罪,陛下岂会轻易赦免?还是要寻一个适当的时机,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道理虽对,可他根本就是犹豫不决,先拖一拖。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柴哲威也知不能逼迫太甚,现在唯一的指望便是巴陵公主,万一将弟弟逼得紧了不肯找弟妹出面,那就万事皆休。
一想到瀚海之地的荒凉苦寒,柴哲威便浑身哆嗦,这次回到长安,宁死也不肯再度北上……
*****
御书房。
靠窗的地席上,李承乾居中、面向敞开的窗户,可见微雨下庭院内苍翠欲滴、枝叶摇曳的花树,房俊、李勣、刘洎、李元嘉分坐两侧,中间案几上放着略显凌乱的一大摞奏疏,又有两壶香茗,茶香氤氲。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指了指最上面一份翻开的奏疏,淡然道:“卢国公于姑臧城上书,说是开垦荒地、种植棉花等事宜已经完成,请求率军回京、戍守京畿,诸位爱情以为如何?”
几位大臣察颜观色,便知道李承乾的心意,刘洎颔首:“左武卫乃十六卫之精锐,军中皆关中子弟,长年累月驻扎河西恐人心思乡、军心浮动。安氏一族既已落罪,河西局势稳定,是时候将左武卫调回长安,以稳军心。”
他迫切希望程咬金回京。
李勣是个安分守己的,不肯与房俊对抗,导致如今房俊不仅在军中一家独大、只手遮天,甚至在文官之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使得他这个中书令很是被动。
若是有程咬金这个“混世魔王”予以制衡,局势还能稳定几分。
如今朝野上下,能够与房俊分庭抗礼、且愿意与其分庭抗礼之人,已经没几个了……
李承乾闻言,看向李勣:“英公何意?”
只要李勣也赞同,文武双方极具威望的两人予以支持,那程咬金回京就成定局。
按理说,李勣应该对程咬金回京乐见其成。
孰料李勣略作沉吟,缓缓道:“陛下明鉴,虽然安氏一族落罪,右骁卫也由牛进达接手,很快整编完成,但河西之地并不稳当。”
说着,看向房俊。
房俊取出一份密函,双手呈递给李承乾:“安西大都护裴行俭急报,大食国内军队行动异常,似有再度侵犯西域之可能,且与禄东赞暗中似有联络,河西局势有变。”
李承乾吃了一惊,他也是看过兵书战策的,知道一旦禄东赞与大食国勾结,不仅整个西域遭受战火,河西也在敌人威胁之下,万一河西战局糜烂,甚至就连关中都要直面敌军兵锋……
也难怪房俊一直不遗余力的鼓吹西域之战略地位无比重要,不惜耗费钱帛、驻扎数万精锐,也要将西域牢牢掌控。
不过在看过裴行俭的密函之后,李承乾顿时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