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零四章:缝补

第四百零四章:缝补

第四百零四章:缝补 (第2/2页)

“若是陈望真有窥窃神器之心,凤阳之时只需按兵不动,便可致使进剿诸镇覆灭。”
  
  周延儒神色凝重,沉声道。
  
  若陈望真有反志,凤阳之战只需坐看孙传庭兵败。
  
  当时孙传庭麾下,已是援剿最后的兵马。
  
  孙传庭若是死在凤阳,万民军顺江而下,顷刻之间便可席卷江南。
  
  江南一失,漕运为反贼所控,粮船不能运抵北方,国破便只在旦夕之间。
  
  况且国家财政本就困难,江南赋税重地,再为反贼所夺,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且,就算陈望真有反志。
  
  也不能将这件事放到明面之上来说。
  
  朝堂之上人多眼杂,只需要花费足够的银钱,便足以买到任何的消息。
  
  紫禁城内有内官兜售消息,也有朝臣肯卖消息。
  
  无论陈望是否真有反意,得知崇祯今日所说的话语,无疑都会使得事情更加糟糕。
  
  朝廷对于左良玉尚且没有什么办法。
  
  陈望手中所控兵马远胜左良玉数倍。
  
  对于陈望,朝廷自然也同样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已经不再是开始一任督师,一任巡抚便可以节制数镇兵马的时节了。
  
  武将的权势和地位,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日俱增。
  
  陈望和左良玉正是当初进剿之时招募降兵作为战力是潜规则,没有放到台面上来。
  
  但是这也是各方默许的成果。
  
  因为招募而来的降兵,投降而来的流寇们,不占兵额,就不需要发饷。
  
  各镇的营将招募降兵充实战力,也是为了对抗流寇。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钱而惹出来的祸事。
  
  现在,正是反噬的时候。
  
  陈望、左良玉两人掌控多营兵马,朝廷对于他们的控制力越发的薄弱。
  
  已经不再是一封调令,一桩命令,便能够解决的事情了。
  
  朝廷虽有大义之名,但是一个处理不好,激起兵变……
  
  没有人敢负这个责任……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周延儒暗自摇头,劝说道。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
  
  崇祯这句话,或许会在不久之后激起更大的反噬。
  
  不过对于崇祯的愤怒,周延儒也能够理解。
  
  国家疲敝,连番兵败,已至危急存亡之秋。
  
  周延儒心中叹息,如今时局让人绝望。
  
  越是了解便越是让他忧心仲仲。
  
  周延儒想起了他请倪元璐出任官职之时,倪元璐婉拒后的回信。
  
  信上有一句话,让周延儒记忆深刻。
  
  若在今日,灭灶更然,先须措薪钻火。
  
  即如一日见上,为上言者。
  
  一及宽政,上必先责之足用。
  
  一及宥过,上必先责之致功。
  
  足用致功,非一日可副之责。
  
  而天下之以宽政宥过望老先生者,似不可须臾而待也。
  
  现在他面临的情况是灶膛的火已经完全熄灭了,想重新燃起灶火,那就得钻木取火。
  
  宽政即减免赋税,但是皇帝会问减免赋税,粮饷如何而来。
  
  宥过则是暂缓宽容,但是皇帝现在需要的是平寇荡奴,整顿国家。
  
  无论是税赋的问题,还是平寇荡奴都并非是一时之功能够解决的。
  
  如今天下疲弊,都希望着他作为首辅能够宽政宥过,让天下能够有喘息的机会。
  
  但是实际的情况,周延儒怎么可能做到。
  
  周延儒心中叹息,崇祯对于他的信重,对于他的恩遇,他实在是难以回报。
  
  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才学。
  
  若是太平盛世,他有信心胜任首辅之职,治世经国。
  
  但是现在是兵荒马乱时节,大明国势越发衰微,亡国之象已现。
  
  周延儒没有信心来处理眼下的情况,也没有能力来收拾如今的乱局。
  
  只是……
  
  周延儒没有选择。
  
  复社众人强推着他来到京师,天子亲自下诏召他上京。
  
  实在是不得不从啊……
  
  现如今,他也只能是尽力缝补。
  
  崇祯面色变幻,也是自知失言。
  
  他本不应该在众臣面前如此言语。
  
  只是他对于陈望,一直以来都信任有加。
  
  但是陈望现在却在做背叛他的事情。
  
  袁崇焕如此,熊文灿如此……
  
  崇祯眼神阴冷,不好的回忆再度涌上他的心头。
  
  他低下了头,强行压抑着心中不断翻腾的怒火。
  
  崇祯的异样,自然是被周延儒尽收眼底。
  
  殿内的气氛越发不对,周延儒也在适时转移了话题。
  
  “如今最为急切之事,当属邳州之战。”
  
  “万贼军云集重兵,自南北两路并进,意欲切断漕运,覆灭我援剿之军。”、
  
  周延儒站起了身来,郑重道。
  
  “正因为如此,所以其内陆防备空虚。”
  
  “河南民变虽然沸沸扬扬,然而却不及邳州之战多矣。”
  
  “可急檄平贼将军陈望,领河南诸镇,进围凤、徐等地,行围魏而救赵之事。”
  
  “前些时日,已经筹措足够军饷运往南方,粮饷一到,便再无退让之藉口。”
  
  崇祯微微颔首,紧蹙的眉头终于的松开了一些。
  
  “只是远水难救近火,自开封府至凤阳、徐州两地甚远,万贼军之威胁却迫在眉睫。”
  
  周延儒心中早有腹稿,当下道。
  
  “陛下所言,微臣也有考量。”
  
  “昔日开封之围,为守开封,曾编练社兵,因此得以守住开封。”
  
  所谓的社兵,在座的众臣有许多是不知晓的。
  
  但是崇祯却是知晓社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开封社兵的什么样的性质,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他也是有所耳闻。
  
  “元辅所言真如醍醐灌顶,我却是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
  
  崇祯的脸上终于是有了一丝血色。
  
  “国事繁重,陛下政务繁忙,有所遗漏实属正常。”
  
  周延儒轻描淡写,正声道。
  
  “我等为人臣子,自然为君分忧。”
  
  “值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不仅开封、邳州可以如此,其余州县也可以依照此例募集社兵。”
  
  崇祯的神色好了许多,周延儒的话语,也让一直以来不知所措的崇祯有了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感觉。
  
  “尽依元辅所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