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09章 贞观之治

第209章 贞观之治

第209章 贞观之治 (第2/2页)

粮食绝收那都是小事,严重的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他们幸运的是遇上了一个好皇帝,为他们老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要是没有他们的皇上修建水利,他们肯定没有今天粮食大丰收的好日子。
  
  “而在农业社会,发展经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人口。”
  
  “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掳去大量汉人。”
  
  “同时,不少汉人为避乱而纷纷北逃,导致人口锐减。”
  
  “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二百余万户,不及隋朝鼎盛时的四分之一。”
  
  “李世民即位后,马上意识到人口严重缺乏的问题,迅速增加人口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稳固住汉人人口,李世民还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为法定结婚年龄。”
  
  “生男丁的家庭则予以适当奖励,无能力娶妻者朝廷给予帮助。”
  
  “李世民还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标,作为升降的参考。”
  
  “到了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的永徽三年,全国登记的户数达三百八十万户,人口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
  
  “人口是维系一个政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治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人口增加近一倍,可见李世民抚民以静的政策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
  
  “贞观四年,关中农业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
  
  “贞观六、七年,风调雨顺,广大山东地区一改昔日残破面貌。”
  
  “贞观八年、九年、十三年一直到十六年,又是丰收年成。”
  
  魏征:人口严重不足,增加老百姓人口是当务之急。
  
  他之前从洛阳向东出发,一直到东海边,一路上根本就看不到几个人,可见人口匮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要是有人从洛阳去往山东,那必须自带干粮。
  
  因为一路上就碰不到多少人家,根本就不能得到干粮的补充。
  
  隋末战乱结束之后,当时的经济已经被破坏到及其严重的地步。
  
  朱棣:当时贞观年间老百姓数量严重不足,李世民为了鼓励人口的增殖,为了鼓励多生孩子,下过不少圣旨。
  
  他记得有一个就是鼓励寡妇再嫁,这个争议性很大。
  
  毕竟在伦理道德中,寡妇是要守节的,根本就不能再嫁。
  
  可李世民为了人口的繁殖,强行要求寡妇再嫁。
  
  还有一个就是向突厥赎回汉人老百姓,快速的补充人口。
  
  在隋末战乱的时候,一部分汉人被突厥劫掠去了,还有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纷纷逃到突厥。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从突厥赎回大量的老百姓,甚至有一年就赎回了八万汉人。
  
  不过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非常让他钦佩的。
  
  同样是皇帝,他明显就做得没有李世民好。
  
  贞观之治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孔子梦想的大同社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比如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牛马遍布,老百姓生活安定,大家安居乐业。
  
  这种种一切,都是李世民治理的结果。
  
  他还需要好好学习,争取把大明朝也能治理成这样。
  
  “社会初定,经济恢复,接下来,李世民终于可以着手解决头痛多年的边患问题。”
  
  “贞观二年,唐太宗消灭割据势力梁师都,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各地割据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
  
  “两年后,名将李靖率唐军肃清了多年危害边疆的突厥势力,使唐王朝北方边疆得以安定下来。”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或被击败,或主动归附。”
  
  “唐朝势力达至天山南北,西部边疆从此稳定。”
  
  “虽然当时的唐朝有足够的兵力取得战争胜利,但李世民认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且稳定并不长久。”
  
  “只有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平等视之,才能让他们真心归附。”
  
  “贞观十五年隆冬,十六岁的文成公主披上嫁衣,画上红妆。”
  
  “这位聪慧美丽,饱读诗书的公主,即将离开故乡。”
  
  “远嫁到遥远的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
  
  “这也是李世民与少数民族的联姻策略,不仅为吐蕃送去一桩婚事,还让文成公主带着大唐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甚至大批工匠和乐队。”
  
  “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
  
  “在和亲的队伍护送下,文成公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进入吐蕃,也让汉人的农耕、纺织、建筑、造纸、农具制造等技术先后在西藏传播开来。”
  
  “今天这条文成公主曾经走过的路,成为传颂中华文明的纽带,也见证了那一段被后人传颂的故事。”
  
  李世民:为了大唐的和平安宁,朕不得不这么做,希望远在吐蕃的文成不要怪朕。
  
  虽然以大唐的实力,完全可以取得对外族的胜利。
  
  但这样的胜利不是他想要的,一是代价太大,另一个是稳定不会长久。
  
  要想让外族真心归附,采取怀柔政策必不可少。
  
  为此,就不得不牺牲文成的幸福,让她去和亲。
  
  自古以来,各朝帝王都是贵中华而轻贱外族,中原大地的人是看不起周边外族的。
  
  甚至很多帝王主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认为他们外族和中华没办法沟通。
  
  但他并不这样认为,那些外族也同样是人,是跟他们一样的人。
  
  只要他可以做到平等以待,像爱护大唐老百姓一样去爱护他们外族,他相信那些外族会真心归附大唐的。
  
  也正是秉承着这个观念,他也有重用很多外族的部落首领。
  
  “在陕西的昭陵博物馆里,收藏了作为陪葬品的唐代官俑。”
  
  “他们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
  
  “DTZ归附大唐后,为加强管理。”
  
  “李世民将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原地定居,保留原来的组织和风俗习惯,实行高度自治。”
  
  “另一部分则迁至内地,挑选部分人担任京官武职,其成功治理的经验又推广至其他少数民族部落。”
  
  “唐朝威震寰宇,天下各族感恩戴德,纷纷融入唐朝大家庭,俯首称臣,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
  
  “李世民受到各少数民族如此爱戴的背后,折射的是大唐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稳定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具有的强大的归附力和影响力。”
  
  “贞观时代,唐朝版图超过强大的西汉王朝。”
  
  “贞观十四年,唐朝疆域东至东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南至现在的越南,北抵蒙古大漠。”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
  
  朱棣:希望有一天,朕也能有李世民那样的成就,成为天下的共主,得到周边各个外族的拥戴。
  
  主播所说的作为陪葬品的官佣,他也有听闻,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官佣中的那些外族石人,全都是被李世民征服并归顺的外族首领。
  
  这些外族首领对李世民是非常感激的,原因在于李世民对他们非常信任。
  
  原本他们是被李世民收服的外族首领,但李世民并没有防备他们,还允许他们一开始带着武器上朝。
  
  李世民的这种信任做法,让这些外族首领深受感动。
  
  而且他还知道一件事,在辽东前线的时候,一个突厥将领中了箭。
  
  那时大夫的医术不高明,箭伤很快就化脓了。
  
  这个时候,李世民亲自俯下身去把突厥将领的脓血给吮吸出来,这让突厥将领大为感动。
  
  后来李世民去世后,这些外族将领都表示要殉葬,想要去地下世界陪伴李世民。
  
  只不过唐高宗李治没有答应,就按照他们将领的模样做了石人为李世民守陵。
  
  也不怪这些外族将领对李世民感恩戴德,反正他是做不到为别人吮吸脓血的。
  
  “李世民统治下的贞观一朝的强盛,不仅表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辽阔、四夷来朝,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享太平时代,而且表现在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
  
  “李世民设文学馆、弘文馆,广罗贤才文士,搜集整理经籍图书。”
  
  “李世民酷爱读史,十分强调历史经验对于当下的影响。”
  
  “《晋书》、《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隋书》。”
  
  “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史》中的其中八部史书,是贞观年间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完成的。”
  
  “而当上皇帝之后,武将出身的李世民坚持文武并济的治国方略。”
  
  “不仅促成全国大兴文治,而且自身刻苦用功。”
  
  “根据历史记载,李世民经常彻夜苦读,都不知道天什么时候亮的。”
  
  “有李世民如此高雅的文化爱好及其身体力行,贞观一朝的文化发展便水到渠成。”
  
  赵祯:李世民对于乐舞、书法、绘画等等方面很重视,所以贞观时期也留下了很多的文化精品。
  
  就他所知,贞观时期书法四大家是非常有名的,比如欧阳询和褚遂良。
  
  在绘画方面同样如此,阎立本、阎立德这样的丹青大师都出现在贞观时期。
  
  对于文化而言,李世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对于外来文化,李世民是采取兼容并畜的政策。
  
  李世民当时让魏征编撰了一本《群书治要》,按照经史子集,适合于当时政治的编录下来,作为当时贵族大臣学习的一个教科书。
  
  可见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李世民是非常重视学习的。
  
  他们大宋在制定文化方面的策略时,就有借鉴贞观时期的一些政策。
  
  “然而,世间所有好戏都有落幕的那一天。”
  
  “贞观十七年,贞观盛世迎来了一个拐点。”
  
  “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一代名臣魏征逝世。”
  
  “这对于唐太宗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他宣布罢朝五日,还令文武百官都要参加魏征的丧礼。”
  
  “出殡那天,李世民登上皇家禁苑的西楼,遥望夕阳下渐渐远去的送葬行列,悲恸不已。”
  
  “李世民无限感念魏征,他之后对群臣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失去了魏征这面最宝贵的镜子,还有谁能来直言不讳地提醒李世民的过失呢?”
  
  “随着魏征这个标志性人物的离去,贞观之治的夺目光华也似乎随之渐渐黯淡下来。”
  
  “杜如晦、长孙皇后、魏征、房玄龄……忠臣、爱妻、谏士也都一一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贞观后期的李世民有所松懈,出现了令人遗憾的渐不克终现象。”
  
  李世民:魏征对贞观之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魏征要是走了,对大唐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他心里非常清楚,魏征才是贞观之治的灵魂人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贞观之治就是魏征一手主导的。
  
  对于这一点,他丝毫没有避讳,在很多公开场合也和大臣都说过。
  
  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最重要的功臣就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样的人。
  
  可跟着他一起治理天下的,造就如今天下大治局面的,却是魏征其人。
  
  李治:父皇晚年的一些做法对朕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他的父皇最后几年,父皇对于那些出身一般的,尤其是来自山东地区的大臣,心中的猜忌越来越加重。
  
  反而对于关陇贵族出身的大臣越来越看重,就好比他的舅舅长孙无忌这些人。
  
  这就造成了很麻烦的一点,等他登基称帝的时候,满朝堂全都是关陇贵族的人。
  
  “李世民晚年健康状况不佳,加上遭遇废立太子风波和征讨高丽的失败,致使情绪低落、诸病缠身。”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年仅五十二岁。”
  
  “李世民驾崩,万念同悲,长安城中泪流成河。”
  
  “许多少数民族同胞自发组织上百人的队伍,千里迢迢赴长安吊唁。”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李世民在遗嘱中已作了安排。”
  
  “死后七日赶紧下葬埋掉,即丧事一切从简。”
  
  “尽管李世民在其晚年,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
  
  “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能大体上坚持约己克俭的原则。”
  
  “这对于一位创立伟大功业的封建帝王来说,实在是令人动容的美好品德。”
  
  “贞观之治彻底落下了帷幕,一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在落寂悲伤的气氛里画上了句号。”
  
  “爱民如子、从善如流、自省内敛、求贤若渴、崇尚简朴……李世民在他任上毫无疑问拥有了上述美德。”
  
  “这对于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帝王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李世民说过,用人当作镜子,可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他曾经拿魏征作为检查自己对错的一面镜子,现在李世民走了,却成为后世上至最高帝王、下至普通官吏的一面永不磨灭的镜子。”
  
  “贞观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和谐社会。”
  
  “在皇帝自身德行、君臣之间与君民之间的良好关系,乃至民族关系等方面。”
  
  “都给后世树立了崇高的标杆,留下了值得珍视的遗产。”
  
  “李世民和他的时代,将永远铭刻在后人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之中。”
  
  李世民:虽然朕的晚年有些不顺,但朕这一生也算是辉煌,没有辜负天下臣民的期望。
  
  自从他登基称帝后,由于是通过不光彩的政变手段登基,所以一直期待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
  
  为此,他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圣君的标准待人接物。
  
  现在从主播口中听到关于自己的评价,他就知道自己做到了,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原本还因为晚年的一些不顺有些郁郁寡欢,但死后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