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提前开发出宜兴的发展潜力,给新任济宁知府做职业规划 (第1/2页)
姚广孝点头说道:“属下明白,那主公是否已有具体的计划?”
朱棡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嘴角微扬。
“计划自然是有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情报。
只有了解江南四大家族的动向,才能制定出更完美的策略。”
姚广孝再次躬身施礼,语气恭敬地说道:“主公英明。”
朱棡笑了笑,继续说道:“此外我想让你亲自去一趟江南,与那些人接触一下,摸摸他们的底。
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打草惊蛇。”
姚广孝点头应道:“属下遵命,定不辱使命。”
朱棡拍了拍姚广孝的肩膀,语气中带着鼓励说道:“去吧,孤王等你的好消息。”
姚广孝转身离去,朱棡则将那张纸收进怀中,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江南本就是一个内涵复杂的词汇,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甚至不同人心中均有着范围不一的含义。
大明官方文书里面提及的江南,主要分为专称和泛称两类。
专称具有明确地域概念,并且是以“江南”作为冠名。
他们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的地方集合,代表了大明社会对于“江南”的一些共识性概念。
泛称就相对比较模糊,只表达了某地或某区属于江南,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公认度也低于前者。
朱棡之所以没有明确,他对“江南”的概念,就是想给姚广孝更多的操作空间。
苏家子弟敢在三大案同时爆发的洪武九年做出头鸟,朱棡相信他们绝对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姚广孝搅动风云的本事,那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找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着从泉州出海的机会一波带走,说起来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在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之后,朱棡决定安排好王承基和方克勤的事情之后,便离开溧水县继续向泉州进发。
根据计划晋王仪仗,将在抵达宜兴县时稍作停留。
宜兴制的陶业非常发达,最典型的一个传说就是范蠡。
相传勾践灭吴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此后与西施泛舟江湖。
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范蠡凭借自己的智慧迅速成为一代巨富,史称“陶朱公”。
范蠡的财富密码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做陶器贸易。
将宜兴的陶器贩卖到各处,由此迅速发家。
尽管城头变换大王旗,朝代频繁更迭,但宜兴制的陶业却一直在延续着。
不仅没有趋于没落,反而是更上一层楼了。
然而历史上需要等到大明嘉靖年间,宜兴才能成为真正的陶器之都,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朱棡当然不可能等那么久,考虑到未来的海贸需要“拳头产品”打开市场,他便决定提前开发出宜兴的发展潜力。
就在朱棡未雨绸缪的时候,陆风带着一脸喜色的王承基,从门外走了进来。
“下官王承基,前来拜谢晋王殿下提携之恩。”
在明朝有个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出身将影响其升迁知府的速度。
景泰三十四年,卫英乡试中第。
然而他迟至成化二十三年,才得以升至开封府知府,其中相隔了整整34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