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香港电子工业的发展 (第2/2页)
杨文东问道:“RCA工厂如今一个月的产能是多少?”
王志群回道:“上个月产了差不多7000台彩电,不过都是30寸以上的,价值非常高,比我们6万台黑白电视机要高多了。”
“正常,他们可是有着欧美渠道的,我们比不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王志群也道:“是啊,不过渠道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品牌知名度,RCA的电视机,在美国基本上不愁卖,放到英联邦去,只要销售介绍一下,那客户也会认真考虑,我们在这方面,是远比不了的。”
“慢慢来就行了。”杨文东摇摇头道:“一个品牌的运营,很多时候需要以十年为单位,就算是日本品牌,在今天的美国也是很久才成功的。”
“是的。”王志群也道。
杨文东又问:“之前不是说与惠而浦合作在香港建空调与冰箱生产合资工厂吗?谈的怎么样了?”
想打造自己的品牌,最核心的就是要有自己的技术与产业链,这样才可能成功,而想快速做到这一点,利用外资来香港投资,就是最佳模式;
类似前世内地的改开,外企来了后会逐步本土化产业链,而有了产业链后才有了自己的民族终端品牌;
甚至产业链比起终端品牌还要重要。
王志群道:“原则上是没什么大问题了,合作资金投入2500万美元,建一条年产10万空调与30万冰箱的生产线,双方股份64分成;
但惠而浦那边要求以技术、质量管理入股,想要从中节省300万美元的投资费用,这一点我这边还不能接受,双方就卡在这了。”
“这些鬼佬是真TM心黑,我都默认他们用旧设备算新设备折算了,居然还想着省这个钱。”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双方一起合资,并不会只出钱,总会有人出人脉、资源、设备、技术等等,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需要折算的,这就是猫腻的空间了,谁有能力谁就能从这个合作中赚钱。
大家都是做生意,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外资工厂因为手中有生产线,自然要估高价,常见的做法是刷新旧设备然后算新设备价格,另外一方很多时候即使知道也只能认了,谁让你没技术?
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自己这边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土地折扣、人力折算等等,大家也都半斤八两,但相对来说,肯定有技术的一方会更占优势一点。
王志群笑道:“是的,这种事,在国际合作中也很常见,一般就是大家再谈谈,居中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只要工厂落户香港了,以后我们掌握供应链,一样可以拿捏他们。”
终归是自己的地盘,早期项目没落地的时候,那就是外方强势,但一旦厂子建好了,优势就属于本土势力了。
当然,荣耀电子也是真心与海外公司合作的,不会过分的坑人,至少有点脑子,从长期盈利角度来看,还是需要互惠共赢的。
“好,那就继续与他们谈,一些离谱的要求不答应,其他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建立产业链。”杨文东又说道:“北角这边,以后是要成为香港电子产业中心的,也迫切需要几个大型外资工厂的。”
虽然未来自己的规划中,会涉及计算机、街机等等高技术产品,可这些估计都要等到接近10年后才可能成规模;
现在的香港电子工业,还是需要依赖传统的家电产业的,且这个产业也是杨文东看中的,规模千亿级别,在香港成功之后,内地改开后既能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又能获得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再反攻欧美品牌。
不过前提是需要获得一些基本的技术与质量,不然太差了也不行;
如今在香港北角工业区的布局,就是为了这个。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