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246章 天灾人祸

第246章 天灾人祸

第246章 天灾人祸 (第2/2页)

事实证明,逃亡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七里亭乡四周的村落百姓,乃是东边十余里外的彭城百姓都在向九里山逃亡。
  
  洪峰过境,哪怕是彭城这样的城池,也极难有落脚之地。
  
  大水泛滥,漂没整个彭城,有人逃亡九里山、有人躲在城内的屋顶,还有的人跑上城墙马道。
  
  洪峰过后,大水依旧积漫五尺高,无人敢下水,只能绝望的等洪水退去。
  
  有人力竭坠入水中,被洪水吞没,有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友被洪水带走,还有的人已经痴傻,只知道往高处跑去,抓住高高的树冠不肯松手。
  
  几日后,洪水退去,大地平白高出两尺,所有的作物与大半屋舍被洪水带来的淤泥埋没。
  
  彭城与七里亭乡只是此次灾害下的缩影,其范围远超受灾者想象……
  
  “铛……铛……铛……”
  
  大中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当常朝开始,许多臣工的脸色都随着山东八百里加急的消息而变得难看。
  
  “入班……”
  
  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开口,百官纷纷入班,而李忱也铁青着脸走上了宣政殿的金台。
  
  待他入座,鸿胪寺卿当即开口唱声,百官入座。
  
  “陛下,山东诸道加急,河南、河北、淮南三道大水泛滥,徐州、泗州水深五尺,漂没民户数万家,百姓受灾者数十万……”
  
  作为宰相的令狐綯,面对这样大的自然灾害,自然是不敢沉默无语的。
  
  他主动开口提及了这件事,而这件事出现的节点也让身为皇帝的李忱成为了众矢之的。
  
  “陛下,此乃上天警示,请陛下罢黜加税之政!”
  
  “臣附议……”
  
  “请陛下罢黜加税,蠲免受灾三道赋税,赈济三道百姓!”
  
  “陛下……”
  
  随着令狐綯话音落下,庙堂上许多臣工纷纷作揖请奏,直指李忱加税之政。
  
  李忱脸色如常,可藏在袖中的双手却攥紧,恨不得将所有把过错推到他身上的大臣弄死。
  
  “荒谬!”
  
  庙堂上,一道呵斥声响起,李忱心里感激望去,却见是张议潮站了出来,他脸色立马变黑。
  
  “陛下加税与否,与洪灾有何关联?”
  
  “倘若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何要以数十万百姓生存来警示陛下,而非用其他办法?”
  
  李忱倒是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是张议潮力挺自己。
  
  “陛下,张司徒所言甚是。”
  
  令狐綯也连忙表态,同时对群臣扫视道:“眼下洪灾刚过,理应讨论赈灾事宜,而非谁的过错。”
  
  “陛下,臣附议蠲免三道受灾州县赋税,另拨粮五十万石赈济灾民,责令各地节度使赈济灾民!”
  
  令狐綯自然是清楚国库的情况,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示意拨五十万石粮食来赈灾。
  
  闻言,群臣面面相觑,纷纷对令狐綯投来鄙夷目光。
  
  五十万粮食对受灾的数十万百姓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说到底,赈灾还是推到了各地节度使、观察使身上,朝廷只是出小头搏名声罢了。
  
  令狐綯也清楚自己的做法不行,但他不在意群臣怎么想,只要皇帝高兴就行。
  
  “卿所言甚是,既然如此,便依照卿所言赈灾,勿要让朕之子民再受伤害!”
  
  李忱说的冠冕堂皇,而这也代表令狐綯又站对了。
  
  群臣闻言纷纷唱声圣明,李忱也简单安慰了群臣,随后宣布了散朝。
  
  散朝之后,张议潭与张议潮并排向外走去,张议潭眼见群臣不与他们凑在一起,当即低声道:
  
  “二郎,你为何在殿上开口?”
  
  张议潭很好奇张议潮为何做出头鸟,张议潮闻言却摇头道:
  
  “我若不开口,如何为至尊推脱?”
  
  “如此灾情,倘若群臣怪罪至尊,至尊必然要将罪责推脱。”
  
  “此次征税,目的为谁,你我心知肚明。”
  
  “即便至尊不会把罪责推脱至陇右,但此次加税因其而起,陇右必然遭之迁怒。”
  
  “如今罪责被推,至尊只会忙于赈灾,而不是紧盯陇右,牧之也能稍微缓一缓了。”
  
  张议潮话音落下,张议潭连忙点头,随后与张议潮走出了宫门。
  
  在他们走出宫门的同时,返回紫宸殿的李忱也宣布了取消加税的旨意。
  
  尽管张议潮为其开脱,但本就迷信长生的他,对天灾示警这套说法还是有些相信的。
  
  毕竟几个月内三道受灾,四镇皆乱,容不得他不信。
  
  不过对于他让各道、州赈灾的旨意,各道州的态度却各不相同。
  
  许多州本就遭灾,秋粮收不上来,根本没有钱粮赈灾。
  
  对于朝廷的旨意,他们是有心无力。
  
  河南道藩镇众多,天平、淄青、泰宁、忠武、忠义、宣武、义成等镇都有自己的饥民需要解决。
  
  地势较高的几个镇即便没有受灾,也趁机抬高粮价,根本没有出手帮其他藩镇的想法。
  
  河朔三镇外的河北诸镇也根本没有伸出援手的心思,不仅没有赈灾,还趁机抓饥民贩作口马。
  
  一时间,三道盗寇横生,老弱者饿殍遍野。
  
  大批饥民涌入河东、山南东道、江南东西等道,使得各道粮价飞涨,百姓忍饥受饿者难以计数。
  
  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命令“捕盗将”驱赶逃入山南东道的饥民,同时派出二百捕盗将随江西观察使韦宙前往江西平叛。
  
  河南诸镇逼良为奴,大肆贩卖口马前往他处。
  
  淮南道的崔铉虽然开放府库赈灾,但府库中钱粮相比较需要赈济的百姓,可谓杯水车薪。
  
  好在此时他兼领宣歙观察使,故此将大批饥民放入江南,以饥民做民夫,率大军南下征讨宣州叛乱的都将康全泰。
  
  在东境受灾严重的情况下,西境情况倒是渐渐由危转安,尤其是剑南道的西川。
  
  “咳咳咳……”
  
  成都府衙内,魏谟的咳嗽声持续不断。
  
  他坐在主位,身上散发着浓浓的药味。
  
  “东边不太平,西川也不能置之不理。”
  
  魏谟看着手中文书,抬头看向杨复恭等人,咳嗽道:
  
  “饥民都安置好了吗?钱粮是否足够?”
  
  “回使相,都安置好了,钱粮充足,修建关隘的钱粮也筹措齐全了。”
  
  杨复恭回应同时,魏谟便点头道:
  
  “既然已经筹措足够,那就暂停与陇右口马贸易吧。”
  
  他话音落下,不少官员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暗叹一门生钱路子被断。
  
  杨复恭与魏谟也瞥见了他们的行为,但并未揭穿。
  
  “老夫准备派商贾贩秋粮往江淮去,届时即便没了陇右贸易支撑,也足以积存钱粮。”
  
  “至于陇右口马停罢一事,便由子恪你派人送信告知刘继隆吧。”
  
  魏谟给剑南道安排了另一条退路,众人闻言虽然心里依旧想着利用口马贸易赚取钱财,却始终不敢摆在明面上说。
  
  反正魏谟病入膏肓,估计也管不了他们。
  
  只要他们做的小心谨慎,便不怕魏谟发现。
  
  想到这里,诸臣老神在在,唯有杨复恭在认真执行魏谟的政令。
  
  “既然知晓,便都散去吧。”
  
  魏谟驱散众人,随后在众人离开之余留住杨复恭。
  
  待众人走远,魏谟才咳嗽着开口道:
  
  “我重病缠身,已经请表乞休,请朝廷另派能臣接任西川之职。”
  
  “倘若你还能留在西川监军,必要好好提醒接任之人,定要严防死守,不让陇右获取更多人口。”
  
  尽管魏谟利用口马贸易赚取了许多钱财,但他初衷还是为了赈济西川饥民。
  
  如今西川饥民已经得到安置,只要接任之人按照他与白敏中的路线走下去,西川绝对可以算得上固若金汤。
  
  “使相放心,下官定不辱命。”
  
  杨复恭已经是第二次被委任如此使命,他眼神坚定应下,魏谟见状惋惜叹了口气,随后示意他退下。
  
  待杨复恭退下,魏谟这才在家仆的搀扶下,一深一浅的返回内堂休息。
  
  与此同时,杨复恭也将魏谟的政令传往各州,停罢与陇右口马贸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