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36章 刘备称帝,授封刘封为燕王(6K)

第136章 刘备称帝,授封刘封为燕王(6K)

第136章 刘备称帝,授封刘封为燕王(6K) (第1/2页)

正月,晴。
  
  刘封于汉中王府东角楼上,凭栏而望。
  
  返回成都已有十余日了。
  
  这十余日里,曹丕篡汉的消息持续发酵,前来汉中王府求见刘备的官吏士民,络绎不绝。
  
  有直言劝刘备北伐伪魏的,有借故来探刘备口风的,有向刘备上报祥瑞的,有直接劝刘备称帝行汉正朔的,等等。
  
  就连远在犍为郡的太守李严,也派人报称“前年,有黄龙出现在武阳县,九日方去,祥瑞正应今日刘氏”。
  
  曹丕篡汉对刘备麾下大部分官吏士民而言,是新的机遇。
  
  就如昔日王莽篡汉时,光武帝刘秀起于南阳灭新复汉带飞了一批文武大臣一般。
  
  如今的刘备,是普天之下唯一一个有资格上尊号称帝行汉正朔的刘氏宗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有支持刘备,众人才能进步。
  
  当然。
  
  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刘备称帝。
  
  比如尚书刘巴,前几日就撺掇主簿雍茂反对刘备称帝。
  
  雍茂二两黄酒下肚就忘却自己的身份了,竟当众口出狂言。
  
  又如司马费诗,就是那个劝关羽接受前将军任命的费诗,认为曹丕篡汉刘备理应先讨贼,倘若未出门庭就自立,会导致人心疑惑。
  
  若如史载,这二人一个会被刘备砍了,一个会被刘备贬去南中最偏远的永昌郡当从事。
  
  而如今。
  
  荆州未丢,南中新平。
  
  刘备的心态不似史载一般急着称帝出兵,容忍度更高,自然也未降罪二人。
  
  清风吹拂。
  
  身后脚步声响起。
  
  却是诸葛亮手摇羽扇,徐徐走来。
  
  刘封见而笑问:“军师平日里公务繁忙,想见而不得,今日怎也有雅兴登此高楼?”
  
  诸葛亮一如既往的儒雅,举手投足间自显名仕风采,声色清晰而温润:“觅得空闲,特来寻封公子一叙。”
  
  刘封大笑:“能让军师专程来寻,是我的荣幸。”
  
  高楼有席,席前有桌,桌旁有鼎。
  
  两人同席对桌而坐,刘封以茶入鼎,又放入椒姜桂同煮,煮沸一刻,盛至碗中。
  
  这是汉代的茶饮文化:煮茶。
  
  “这是我自南中得到的新茶,与中原茶叶不尽相同,此茶出自银生城界诸山,极难采摘,当地人以椒姜桂等物和烹而饮之,别有一番风味。”
  
  刘封一边向诸葛亮介绍,一边将盛好的茶水推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博闻强识,闻而笑道:“我亦听闻,昔日武王伐纣时,就有南中濮人献茶给武王,之后常有汉人入南中取茶,列为贡品,寻常人也难有一见。”
  
  刘封烹煮的茶,其实就是后世的普洱茶,相距两千年,饮茶方式有不同。
  
  茶水入喉,温润微辣的气息流淌在肺腑之间,滋生一丝暖意。
  
  诸葛亮放下茶碗,充斥智慧的双眸仿佛能看穿一切,徐徐开口:“如今,曹丕篡汉自立,群臣多有劝大王上尊号者,封公子身为大王之子,为何一言不发?”
  
  刘封跟诸葛亮的目光对视了几息,继而笑道:“军师明知故问,任何人都可以劝父王上尊号,唯有我与世子不能。
  
  父王因曹操父子胁迫天子,才不得不客居万里之外,纠合士众,用以讨贼;如今曹贼未灭,我与世子却争相劝父王自立为帝,必会令人心生疑惑。
  
  昔日高祖与楚有约,先破秦者为王。高祖破咸阳获子婴,犹自推让,父王未取襄樊就先自立,实难令士民信服。
  
  更何况,汉帝未死,急而称帝,也会令北方忠汉之人闻之心寒。”
  
  诸葛亮微有惊讶:“封公子所言,倒与费司马相似。”
  
  刘封也不隐瞒:“费司马耿直敢言,直言力劝父王后又来寻我。我敬其为人,欲辟其为新城郡从事,正好军师来了,不如替我发一道调令如何?”
  
  诸葛亮更是惊讶:“亮听闻,会稽虞翻直言敢谏,屡屡触怒孙权。虽有大才但不为孙权所重,然而封公子夺回江陵后,却借势索要虞翻,更是辟其为新城郡五官掾。
  
  如今又欲辟费司马为新城郡从事,封公子就不担心今后行事处处受阻,不能恣意而为?”
  
  刘封笑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军师乃聪明人,我也不瞒军师。我本就身处嫌疑之地,唯有持盈守位、劳谦其德,方可父子兄弟不相疑。
  
  有直言敢谏者明我得失,让我不受小人谗言蛊惑,此乃大幸。又岂能担心行事处处受阻不能恣意而为,就拒诤臣于千里之外呢?”
  
  诸葛亮肃容而敬:“封公子蹈履忠节,令亮钦佩,若费司马也有此意,亮会促成。”
  
  刘封大笑:“军师过誉了。论蹈履忠节,我远逊于军师。”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纵观千载历史,论蹈履忠节谁又能比得上诸葛武侯?
  
  谈笑间。
  
  诸葛亮又道:“话虽如此,但曹丕篡汉走的是尧舜禅让之礼,曹丕又尊汉帝为山阳公,许其行汉正朔,且以天子之礼郊祭。
  
  大王若不称帝,便是以臣伐主,师出无名。荆益众臣,也会闻之心寒,不愿尽力。如今之局,大王不能不称帝。”
  
  刘封肃容:“我亦深知此理,故也对费司马善言相劝。军师今日专程来寻我,想让我如何?”
  
  诸葛亮凝声道:“封公子灭八姓豪族,威服南中夷越。亮欲请封公子传信南中夷越有威望者,联名上书请大王上尊号,以示南中夷越万民尊汉之心,壮大王称帝声势。”
  
  刘封听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
  
  要给刘备上尊号,光有汉民支持还不够,还得有夷越争相臣服。
  
  这就跟曹丕称帝时,北境诸胡、西域诸戎尽皆遣使称臣一样,想要当中原的正统,就得有四方来朝的威望。
  
  “军师之意,我已深知,稍后就我就派人前往南中。”刘封爽快的同意了诸葛亮的提议,又道:“我迁了三万户南中劲卒、青羌入蜀郡,有意挑其精锐成军;然而南中人虽然彪悍善战但不懂中原礼仪,寻常之将,难以为用。不知军师可有举荐之才?”
  
  诸葛亮沉吟一阵,道:“偏将军王平,有大将之略。自幼长于夷人寨中,知晓夷人脾性,也懂汉人礼仪,可以为将。”
  
  投桃报李。
  
  刘封给了承诺,诸葛亮自然也不能没有回馈。
  
  不论是同意促成费诗去新城郡当从事,还是向刘封举荐王平为将,都是诸葛亮对刘封派人去南中传信的回礼。
  
  达成约定后,诸葛亮就没再留在高楼。
  
  诸葛亮来时所言“觅得空闲”,并非客套。
  
  诸葛亮,真的很忙!
  
  刘封也没耽误。
  
  当即就派人前往南中联络诸夷越。
  
  随着荆益官吏士民的推动,呼吁刘备称帝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先有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相继上言。
  
  以《河图》《洛书》《五经谶纬》《洛书宝号命》《洛书录运期》《孝经钩命决录》等等经文,为刘备称帝造势。
  
  后有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少府王谋等相继上言。
  
  痛斥曹丕篡弑,湮灭汉室,以各地祥瑞、谶纬之言,请刘备建立礼仪,择令吉日,上尊号称帝。
  
  又有蜀西、南中、荆南等地诸夷越中有威望者,纷纷联名上书,愿尊刘备为汉天子。
  
  其后。
  
  各郡太守、将军,也纷纷上书,请刘备上尊号,以继大汉正朔。
  
  到了建安二十六年四月。
  
  刘备在众臣推举下,于丙午吉日,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上尊号称帝。
  
  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关羽为大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分置百官,立宗庙祭祀高皇帝以下。
  
  到了五月。
  
  又立吴王妃为皇后,刘禅为皇太子,大赏众臣。
  
  到了六月。
  
  刘备又封三子刘永为鲁王,四子刘理为梁王,但对长子刘封的封王却是迟迟未决。
  
  刘备原本是想封刘封为秦王的。
  
  用意在于:今后灭魏兴汉后,由刘禅为天子入洛阳中枢,抚关东诸士和诸州百姓;由刘封为秦王入长安,镇草原诸部和西域诸戎。兄弟二人,一人抚内,一人镇外,则可令天下长治久安。
  
  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众人认为关中乃天子所居之地,不应封为王国,长安为西都,也不应由王来坐镇。
  
  更有人进言称刘封乃罗侯寇氏之后,罗侯封地在长沙,故应封刘封为长沙王以示不忘罗侯先祖之恩,同时罢其营兵,令其返回长沙,无令不得离开长沙。
  
  气得刘备当场就要杀人。
  
  罢刘封的营兵?
  
  还让刘封返回长沙?
  
  你丫的是曹丕派来的“战神郭开”吧!
  
  最后在群臣的劝阻下,刘备忍下了杀人的冲动,将进言者贬去长沙。
  
  刘备的原话就是:既然你觉得长沙好,那就去长沙当官七载。
  
  杀鸡儆猴后,反对的人虽然依旧不少,但也没人敢再提罢刘封营兵的话了。
  
  闹得鸡飞狗跳的封王争议,并未影响到刘封。
  
  诸葛亮办事很讲信义。
  
  说促成费诗为新城郡从事,就真促成费诗当了新城郡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